查看原文
其他

请不要以“平台”的名义绑架教师培训

张祖庆 祖庆说 2020-09-01



前几天,在浙江省技术中心参加了我省教师学习平台(筹)座谈会。会上,我发表了几点看法。我的核心观点是“请不要以平台的名义绑架教师培训”。现根据发言提纲,整理成文。


什么样的平台是一线教师所欢迎的


从2000年前后发端的BBS,到2005年兴起的博客,再到2012年横空出世的微信公众号,我都是深度参与和体验者。对这三种类型的学习、交流平台,深有体会。应当说,这三类平台,有各自的优缺点。


BBS最大的优势是开放性、互动性和聚焦性。2004年,我 以“温岭祖庆”和“万壑松”这两个马甲,分别在人教论坛和教育在线论坛,发布主题帖子,开辟个人专栏。从《詹天佑》被“围剿”到主动开专栏写作,深度卷入。彼时,一大批有思想、不甘寂寞的草根教师,云集于几大论坛,经常为某个观点争得脸红耳赤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BBS鼎盛时期,是网络社群的“春秋战国”时期。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,为培育一批有思想的教师,做出了杰出贡献。如果没有BBS,干国祥、看云等老师,将有可能被埋没。


博客的最大优势,是其个性化。如果说BBS是“战火纷飞”的前沿阵地,博客则是“岁月静好”的私人后花园。每一个博客,都有其独特的风格。博客写作,更具个性化,深深地打上个人烙印。相比之下,博客互动功能,没有BBS强大。


进入智能手机时代,微信公众号的创生,让交流走向前端。快捷、便利、辐射面广,成为了微信公号的特质。十万+帖子和超级大号的频频诞生,让微信交流功能被放大到极致。但是,微信公众号阅读,时间聚焦太短,后台互动对话,无序、混乱,无法形成深度聚焦。公号阅读,逐渐成为快餐式阅读。


我想,最理想的学习平台,应该是BBS、博客、微信公众号的聚合体。亦即,吸收各自优势,努力让平台拥有海量的资源、良好的体验 、实用的干货 ,并成为个体对外宣传与展示的舞台


海量资料——平台上,应该各种各样的资源。教案、PPT、作业设计、教学解读、名师设计、疑难问答,资源链接等,应有尽有。


良好体验——注册简单,操作简便,既可发布信息,又可参与互动。录播、直播、回看功能兼备。而且, 不需每天打卡,来去自由。


实用干货——少一些空洞的理论,多一些可迁移的策略;少一些玄之又玄的空谈,多一些接地气的方法。


展示舞台——学习平台不只是学习的场域, 更是人人都可展示的大平台。这个平台,应该向所有人开放。只要你有想法有才华,你就可以把自己的好东西传上来。学习平台,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大舞台。


拥有上述功能的学习平台,大抵是老师们喜欢的。反之,如果把平台当做是强制教师必须注册和参与的硬任务,那么,平台就可能成为绑架教师学习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

那么,优质的学习平台,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呢?下面就来谈谈第二个问题——



优质网上学习平台,具有哪些特质?


首先是草根性

教育在线、人教论坛之所以一度时期热火朝天,最关键的是其非官方色彩——去行政化,让老师们拥有自由言说的畅快。也因为非官方色彩,没有行政约束,没有计划、没有反思、没有总结、没有评比,一切都井然有序、生机勃勃。草根性,应该是优质学习平台所要秉持的原生特质。


因此,我一再呼吁,我省将要建设的学习平台,千万不要行政化。一旦以行政的名义要求人人注册,那么,好心也许会变坏事。说实话,一线教师够忙的。本来已经有了一个培训和评价平台,现在又来一个学习平台,且要另外注册,也许平台会让人憎恶(事实上,已经有区域和某些平台合作,要求老师们每天打卡,打卡了,就会自动上升分数。老师们的任务,就是为了积分,分数够了。便不再学习,这样的平台,其意义何在?)


我想,只要把平台做好,让老师们有良好的体验,他们就会慢慢被吸引进来。这样的平台,才具有永久的生机与活力。否则,平台就有可能绑架教师培训!


其次是包容性

论坛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地方,不分级别,不分地域,不问来处,只要参与,就是主人。只要不出格,不涉及重大敏感话题,每个人,都会快快乐乐地“活着” 。优质的平台,应该是允许发出多样声音的,是允许质疑和碰撞的地方。


第三是丰富性

资源的丰富、观点的多元、呈现方式的各异,应该是优质学习平台的良好生态。良好的平台,应该是百宝箱,应有尽有,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。


第四是游戏性

平台,可以吸收QQ头像升级理念,引入游戏规则,进行虚拟嘉奖。发帖、回复、上传、下载,都可以产生业绩,并累计到总业绩中。达到一定级别,允许建立个人专区,上传个人作品,并允许对外收费。最理想的教师学习平台,应该成为教师培训的天猫商城。人人都是消费者,人人都是经营者,人人都是获益者。



以先进的顶层设计理念架构优质平台


一个平台要想深入人心,必须有先进的设计理念。就像微信一样,刚一推出,就受到很多人的欢迎,并且不断迭代更新,功能越来越强大,以至于离开微信,很多人便会寸步难行。学习平台的开发,要多问问一线教师需要什么,而不是需要一线教师做什么


第一,项目招标机制

这个学习平台,应该真正让教师说了算,教师要拥有绝对的选择权。培训人数的选择,不应该限最高额度,更不应该有地方保护主义。谁的课讲得好,谁的课程就有可能卖出几千几万单。而不是像线下培训项目那样,90人满了,就限招。


由平台正式推出的网络学习项目,可以采取招标的办法。官方培训机构与非官方培训机构,拥有同等机会的招标权利。参与项目评审的,不仅仅是专家,还有不少草根教师,要增加草根教师评委的比例。因为,草根教师最懂自己需要什么。


第二,资源共建机制

一个好的平台,是需要参与者共建的。平台要下放权限,每个县区都设立管理员,本地区教师上传的学习资源(课件、教案、音频、视频等),由区域管理员审核。各县区按照教师人数,进行积分排行。既比区域积分,也比个人积分。还可以给各地特级教师工作室以权限,直接以工作室的名义上传学习资源。


第三,社群联动机制

当下,培训越来越趋向精细化。细分、垂直、精准,是未来优质培训的方向。学习平台的建设,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。因此,学习平台,应该建立一些比较小众的学习社群。以社群吸引不同兴趣爱好乃至不同研究领域的人群。


以语文学科来说,可以建设的社群就很多。比如: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社群、中年级起步习作社群、群文阅读社群、整本书阅读群、低段语文教学社群、识字教学社群、字理识字教学社群、古诗文吟诵社群……


每个社群,招募2-3个领军人物,给予一定的管理经费和管理权限,由这些领军人物带着老师们成长。


非正式社群,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,其实远远未被充分认识。


第四,知识付费机制

知识付费,已经深入人心。教师,既是知识的传播者,也应该是知识的生产者。学习平台,应该鼓励教师用自己的劳动、自己的人气,光明正大地获取流量,进而变现。水平高、能力强,有吸引力的课程,理应在这个平台中脱颖而出。学习平台,要力捧网红教师,让这些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,利用自己的人气,为自己赢得更多的专业尊严和专业财富。


第五,学分兑换机制

学习平台上的学习,如果能够和学分兑换结合起来,将能很好地减轻工学矛盾。浙江省实施将近两轮的360学分培训,最突出的问题在“工学矛盾” 。如果学习平台中的阅读、上传、讲课能够兑换成学分,那么,平台将真正助力教师成长。当然,为了避免线下培训的大规模萎缩,我们可以对不同群体实施弹性学分制。比如,职初教师,以线下培训为主;骨干教师,各线上线下各百分之五十;卓越教师,以线上任务驱动培训为主。


第六,智慧评价机制

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,对每一位教师的阅读风格、学习习惯,以及阅读量与上传课程数量与质量,有精准的个性化评估,自动生成推荐阅读文章群和书目群;帮助每位教师生成教学素养雷达图,帮助教师弥补短板,发展长板。


当然,我所说的,也许过于理想化。当下,优质的平台和学习资源,已经不少。我最担心的是,为了平台而平台,如果这样,将是教师培训的灾难。


但愿,不会。


也因为相信“不会”,所以敢在平台建设务虚会上,斗胆说些真话,供相关负责部门参考。




编辑:安琪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